首页 基金 “参公”产品延期潮 券商资管“公募化”有难题

“参公”产品延期潮 券商资管“公募化”有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陆续到达三年“大限”之后,参照公募基金进行改造的券商大集合产品(以下简称“参公”产品)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5月28日,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陆续到达三年“大限”之后,参照公募基金进行改造的券商大集合产品(以下简称“参公”产品)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5月28日,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决定将中信证券债券优化一年持有期资管计划的存续期延长半年至2024年11月29日。

此前不久,申万宏源证券资管、信达证券也分别将旗下一只“参公”产品的存续期延长了半年。其中,申万宏源灵通快利短债资管计划的存续期被延长至2024年11月17日,信达丰睿六个月持有期资管计划的存续期被延长至2024年11月11日。

此外,也有存续期届满的“参公”产品选择清盘。近日,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期、平安证券安赢添利半年滚动持有先后公告了“因存续期届满,集合计划进入清算程序”事宜。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券商申请公募“牌照”所需时间较长的背景下,即使暂时获得了半年或一年的“喘息”时间,不少“参公”产品的命运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陆续延期

在监管推进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的背景下,券商“参公”产品应运而生。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参公”产品陷入了难以“转正”的尴尬境地。

按照《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的规定,存量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在2020年12月31日前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需就完成规范工作的大集合产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合同变更申请,合同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规范后的大集合产品 3 年合同期届满仍未转为公募基金的,将适时采取规模管控等措施。

2020年7月,监管方面明确,为顺应“资管新规”延期,《操作指引》过渡期同步延长至2021年底。

这意味着,在2021年完成合同变更的“参公”产品,将在2024年内陆续到期。

近日,多家券商决定延长旗下“参公”产品的存续期。

例如,中信证券资管5月28日公告称,为更好地服务中信证券债券优化一年持有期资管计划的投资者,在切实保护现有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中信证券资管经与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对该产品延长存续期限至 2024年11月29日,并对该产品的资产管理合同和招募说明书进行相应修改。

据悉,该“参公”产品的资产管理合同生效日为2021年5月31日,即该产品原本将于2024年5月31日到期。

同时,申万宏源灵通快利短债资管计划、信达丰睿六个月持有期资管计划的存续期也分别被延长了半年。

之所以选择延长存续期,“可能是相关券商暂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按照相关规定,‘参公’产品到期后,若券商或其资管子公司仍未获得公募基金牌照,则需要在产品延期、产品清盘或变更管理人中进行选择。对于券商来说,为产品延期暂时是最易于接受的一类选择。”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另有券商人士指出,一些券商将“参公”产品的存续期延长,无非是为了争取更多时间,以拿下公募基金牌照,完成产品转型。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一旦“参公”产品清盘,势必将影响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

等待“牌照”

事实上,在存续期届满后选择延期的“参公”产品不在少数。

据记者粗略统计,自2023年12月以来,包括广发资管、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中金公司、安信证券资管在内,至少有12家券商(券商资管)发布了旗下“参公”产品延期计划,约涉及90只“参公”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

而在去年“延期”的“参公”产品,普遍将存续期延长了一年。

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参公”产品规模太小,可能很难被批准延长存续期,最后只能清盘。

近期,就有两只“参公”产品清盘。4月30日,光大证券资管公告: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期资管计划由于存续期届满,光大证券资管根据相关规定履行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资产管理合同,此事项无需召开集合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该资管计划于2024年5月6日进入清算程序。

5月9日,平安证券公告:截至 2024 年 5 月 12 日,平安证券安赢添利半年滚动持有资管计划存续期届满,触发《资产管理合同》规定的终止情形,《资产管理合同》应当终止,并无需召开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持有人大会,本集合计划进入清算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券商申请公募“牌照”所需时间较长的背景下,即使暂时获得了半年或一年的“喘息”时间,不少“参公”产品的命运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理论上,券商主体需要通过券商资管子公司来申请公募“牌照”。截至目前,市场上共有30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其中,仅有14家券商(资管)拥有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同时,国海证券、中信建投、东兴证券、中金公司、华创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家券商正在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广发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安信资管、国金资管有关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申请也在等待批复。

但目前旗下有“参公”产品的券商共有40多家,公募“牌照”的稀缺性显而易见。

多重挑战

就“参公”产品本身而言,除了“牌照”限制,这类产品的转型仍面临难点。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分析,首先是券商公募牌照的获得,由于公募牌照的审批需要较多流程且对于券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若券商延期期间未取得公募基金牌照,则可能面临产品清盘或变更管理人的抉择,这对于券商来说是一种损失。

同时,他指出,在转型过程中,“参公”产品可能面临合同条款,产品运作模式以及费率等诸多方面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对于很多产品来说存在挑战。尤其对于持有一些低流动性标的的资管计划来说,如何有效保障投资者利益也需要诸多考虑。

此外,“即便产品成功公募化之后,券商或资管子公司仍将面临公募基金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目前市场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该人士表示。

换句话说,券商的主动管理能力也对“参公”产品的命运起着关键作用。

从权益类“参公”产品的业绩表现看,今年内,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资管旗下产品的回报率较高。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中金优势领航一年持有、海通红利优选一年持有、中信证券稳健回报、广发资管消费精选等5只产品,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超过10%。

但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旗下也有表现较差的产品。如中金进取回报A在今年内的回报率仅为-14.54%,海通智选一年持有A年内的回报率为-6.53%。

此外,光大阳光A、中信建投价值增长A年内的回报率分别为-19.11%、-7.74%。

若对标公募基金年内的业绩表现,券商资管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实际上,近年来,券商资管的“公募化”转型成为一种趋势。这意味着,券商及资管子公司将迎来多方面的挑战。

“监管规定引导券商资管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这表明其过去的通道类业务将逐步消失,对于业务模式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而转型公募之后,券商资管不仅要面对银行、保险资管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公募基金的竞争,这对于券商资管的投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市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谈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点评灵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p0.com/finance/jijin/834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主编Tom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7198599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67023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